首页> 热点 > 详情

惊心动魄!27年前的“7·19”洪水,他们的举动保住了柳州这座桥

2023-07-10 19:29:18来源:柳州晚报

6月19日至26日,2023年入汛以来首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造访龙城,包括柳江在内的我市主要大江大河也迎来今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。暴雨虽急,洗不去龙城风华。柳江水满,江畔防洪堤坚固,城市依然车水马龙,繁华依旧。风雨之中仍屹立,是柳州作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近30年来不懈筑堤,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底气。

说起柳州的筑堤史,6月8日,今年62岁的我市第一代“防洪人”赖桂元在我们面前打开了话匣子:“你们现在肯定想象不到,没有建堤的时候,我曾被大水围困一个星期,还在洪水里打捞过冰箱和电扇咧!”

这句颇有现场感的话,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到了近30年前的那个夏天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湾柳江绕城过

刻骨铭心的“7·19”

“以前不少柳州人家里都备有船。”在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信息科科长徐斌的办公室内,赖桂元说:“当时洪水多,大家都被淹怕了。”

九曲柳江水,悠悠抱城流。我们在此前的系列报道中也多次提到,穿城而过的柳江是天然的航道,联通了黔、贵、粤的水运交通和经贸往来,也繁荣了沿岸的一批码头和村镇。可众所周知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在那个城市防洪堤尚未完善的年代,柳州也曾多次被“洪魔”侵扰。水之于柳州就像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一到汛期便露出了利刃。

赖桂元还记得,1988年、1994年,柳州遭遇的这两次大的洪水。“当时我还在市里的开关厂做机电设备维修的工作,1994年那次洪水最高水位约有90米,洪水造成了经济损失,我们的工厂都停工了。”赖桂元说,这次洪灾让柳州迫切地把城市防洪堤等防洪设施建设加速提上日程。正是在那一年,《柳州市城市防洪规划》正式完成并列入国家防洪工程建设总体规划,柳州成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。

记者在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听新老两代“防洪人”讲述防洪堤建设历史

1995年,我市首个城市防洪工程——河西防洪堤破土动工了。简短的奠基仪式后,建设人员就立刻开始了施工。“当时大家都非常着急建设,因为大家都见识过洪灾的严重性。”赖桂元说。

在防洪堤坝上修建起来的西堤路

不巧的是,就在柳州防洪工程启动建设1年左右,一场更大的洪水席卷而来。

1996年7月19日,柳江河市区河段出现93.1米的洪峰水位。这是柳州有记录以来遭遇的最大洪水。无情的洪水几乎浸泡了整个柳州城,上百亿的经济财产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下。交通瘫痪、通讯不畅、供水供电供气被迫中断、食品和饮用水严重短缺,成了那个夏天留给赖桂元最深的记忆。

他回忆道:“当时我家住在乐群路,因为背靠鱼峰山地势较高,那里是少数没有被淹的地方。但是外出的道路都被水淹没了,我们那里也就成了孤岛。抢险救援人员划着船挨家挨户送来方便面、饼干和矿泉水,我们也爬到鱼峰山上接一些山泉水来用,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星期。”

一周后,洪水逐渐退去。通信一恢复,赖桂元就接到了开关厂打来的电话:“快回来抢救设备!”赶到开关厂时,赖桂元都傻眼了,不少价值不菲的电气设备浸泡在泥水里。抢救完厂里的设备后,赖桂元又跑到隔壁的电扇厂帮忙,那里同样受灾严重,一台台成品冰箱、电扇半露在水中,让人十分痛心。

柳江铁桥的“重车压梁”

“铁桥保卫战”最为惊心动魄。

1996年7月19日当天,我们之中的一名记者就在柳江铁桥上采访,当年的《柳州晚报》曾以《卫护铁桥见闻录》进行详细报道。记者回忆:“洪水咆哮着,浪花如颗颗森立的虎牙,让人胆战心惊。站在铁桥上,感觉它似乎在颤抖晃动。柳铁水电段有一个小伙子在清除漂浮物时,不小心跌落桥下,被洪水吞没。记者在桥上采访后,也被洪水围困在桥南,无法回到报社。当时电话中断,记者无法与报社联系上,电台里还播发过寻找记者的消息。”这只是抗洪的一小画面而已。

横跨柳江的柳江铁桥

因为洪水威胁铁桥的安全,必须用重车压桥。而当年那个敢把重载列车开上铁桥的人究竟是谁?我们多方打听求证,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位列车司机——柳州机务段74岁的退休职工于世广。

6月26日上午,他应邀来到柳州铁桥下,向我们讲述这段他终身难忘的记忆。

身着当年工作服与柳江铁桥合影的于世广

1996年7月18日,持续强降雨导致柳江水位迅速上涨,已经达到警戒水位封锁线。洪水仍在上涨,随时可能到来的洪峰将对柳江铁桥造成严重影响。为保护桥梁不被大水冲毁,柳州机务段接到上级命令,随时准备出动机车“重车压梁”——重载列车驶上铁路桥,增加桥梁自重,提高梁体稳定性,以免洪水冲毁桥面危及下游桥梁的安全。

这项危险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去做?当时,有着十几年列车驾驶经验,经历过1988年“8·31”、1994年“6·17”等多次抗洪战役的第四机车队队长于世广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。

在柳江铁桥旁,于世广给柳州日报社记者讲述他与柳江铁桥的故事

7月19日凌晨,于世广带领两名年轻的司机驻守在列车车头上时刻待命。车头旁的铁轨上,是一列由40多节车厢组成的列车,列车的总长与铁桥相当,每一个车厢里都装满了片石,加起来有几千吨重。于世广还记得,当时洪水已经淹到火车站进站台阶处,他忙着抗洪,一天没有休息。但那个夜晚,是一个无眠之夜。车上三人几乎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听着忽大忽小的雨点拍打车窗玻璃的声音,大家心里都在等待一纸调度令,时刻准备把车开上“战场”。

那天上午9点多,车上的三人接到了准备压桥的调度令,重载列车仿佛一根在弦之箭,随时要向“洪魔”发射。甩车、启机、试闸、走行部检查……10点30分左右,于世广驾驶的机车头挂上重载车厢,向着铁桥出发了!

“据我肉眼观察,当时洪水距离铁桥桥面已经不到一米了,洪水大、流速也急,那轰隆隆的水声够吓人的。”于世广说,尽管汹涌的洪水就在前方,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把车开慢一点,再慢一点。因为“重车压梁”是一次重大的任务,也是确保柳江铁桥安全的关键战役。要确保列车行车安全,这趟重达几千吨的列车出站速度要保持在15公里每小时,后续还要以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“挪”上铁桥,比人走路的速度都要慢。

在于世广的小心操作下,列车一节一节开上桥面,直到整列列车如同“定海神针”般稳稳当当地停在桥上。完成任务后,于世广下闸停车,衣服都被汗水浸透。这时,汹涌的江水几乎与桥面齐平。桥面上,除了于世广,还有桥隧段的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清理被洪水推向铁桥的杂物,减轻桥体承压。

这场惊心动魄的“铁桥保卫战”一直持续到7月20日上午。洪水逐渐消退后,于世广接到调度令,再次上桥把重载列车开下铁桥,圆满完成“重车压梁”任务。

“数字防排”和“智慧大脑”

那场特大洪水之后,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的前身——市防洪堤工程管理筹备处成立,柳州有了自己的防洪治水专门机构。柳州城市防洪堤建设全面铺开,鸡喇堤、三中堤马上开工建设。为保障防洪工程建设顺利开展,我市特地聘请了地质专家、水利工程专家、电气工程专家作为顾问。一系列防洪工作快速推进后,柳州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防洪效益。

1998年,赖桂元来到更名后的柳州市防洪堤管理处(原市防洪堤工程管理筹备处)工作。正式成为一名“防洪人”的他,见证了那年华丰湾堤、雅儒堤开工建设,河西堤开始运行。赖桂元还记得,那年6月25日,柳州也遭遇了5年一遇的洪水,洪峰水位达到86.03米。新建完成的河西堤发挥防洪效益,保护片区内的市民没有受到洪水影响。“当时你们《柳州日报》有一篇报道抗洪的文章让我印象很深,有句话写得非常好,叫做‘堤外洪水滔滔 堤内安居乐业’,这就是当时河西片保护区的真实写照。”

在河堤上修建起来的滨江东路,方便市民出行。拍摄时间:2020年9月

紧接着,城市防洪堤建设每年都传来新进展:1999年三中堤完工,2000年雅儒堤完工,2001年柳州饭店堤、河东堤开工建设,2002年华丰湾堤完工,2003年河西堤、白沙堤完工……赖桂元说,防洪堤建设在和洪水比速度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工程质量。1999年三中堤完工时,有一段砂浆路段没有通过四方验收,被全部推翻重建。为了让防洪堤的建筑质量经得起考验,柳州还在广西水利系统中率先建立和实行“六制”管理。即项目法人负责制、工程招投标制、社会监理制、合同管理制、工程验收和结算审核制、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。

如今,我市市区防洪工程已基本完善。市区防洪堤设计标准为可防御50年一遇洪水,远期结合上游水利枢纽工程调控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。可投入运行堤防长度达37.06公里,分为河西、河北、白沙、河东、鸡喇、官塘、阳和等7个保护片区,保护面积达135.81平方公里,惠及88.11万人。2023年,我市共有40座排涝泵站投入运行,总抽排量达618.35立方米每秒。配合52座防洪闸和13座交通闸,柳州在与洪水斗争时有了十足的底气。

阳和堤保护着周边居民的生产与生活

阳和堤及正在建设中的配套工程

自防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,我市经历了2000年、2004年、2008年、2009年、2017年汛期的多次洪水考验。特别是2009年的“6·13”洪水,是建国以来柳州遭遇的第四大洪水,也是我市防洪工程始建以来出现的最大洪水。当89.64米的洪峰在防洪大堤前俯首而过,泵站、堤防等防洪设施运行正常,卓有成效地发挥重大防洪作用,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。

位于柳东新区新柳大道旁的交雍沟治涝应急工程

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信息科科长徐斌还告诉我们,2017年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启动信息化建设,2021年又提出建设“数字防排”理念,用5G技术武装排涝泵站的“智慧大脑”。

竹鹅溪泵站实现了数字化调度

曾经,泵站很依赖人员值守和操作。一到汛期,科室人员都要到各泵站值班,每半小时就要去电机柜、泵房看一看。现在就不一样了,经过信息化改造后,泵站可以自动运行抽排,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泵站的实时水位。徐斌说,目前我市已完成11座新建泵站自动化建设和10座泵站自动化升级改造竹鹅溪泵站、莲花泵站、官塘冲泵站、回龙冲泵站实现了防排处监控调度、堤管所操控、泵站巡检的三级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。“防洪备战越做越充分,应对洪水时也会越来越淡定。”徐斌说。

徐斌在电脑上就能查看柳江各类实时数据

如今,“堤外洪水滔滔,堤内安居乐业”成了柳江干流的独特风景。条条堤防、座座泵站不仅是抵御“洪魔”的坚固防线,更是集工程交通、观光休闲、旅游商贸等潜在功能于一体的靓丽风景线。堤建一线、路通一段、灯亮一排、花红草绿一片、繁荣兴旺一方,沿江堤岸上游人如织,27年前于世广奋力保护的柳州铁桥已成“网红城市”的打卡点之一。

一列火车通过柳江铁桥

时光流转,27年前冲锋在前的青年变成了须发花白的老人。不变的是,于世广闲暇时还是喜欢到铁桥下的河边走一走。偶尔看到火车驶过铁桥、听到铁轨轰隆的声音,他的内心依然热血沸腾,涌起万千感慨。“这些年,我看着柳州的防洪堤一点点建了起来。”于世广说,现在铁桥下方的城市防洪堤已建得和当年的洪峰水位一样高,柳江上还多了大大小小的防洪电站调蓄洪水,防洪安全更有保障。

柳江河畔的防洪堤,见证着柳州人用自己的双手抵御洪水的奋斗史。悠悠柳江水,在驯服之下展露出更多惊奇。柳江干流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?敬请关注后续报道。

相关

报道

1.柳江源头竟有99个水潭,就在这个村!味道如何?柳报记者尝了

2.一斤草能吸20斤水?柳江源头这种“大胃王”,每斤能卖17元!用途曝光→

3.柳江源头这座小城,被迫“炸桥”竟与在广西的这支部队有关

4.著名作家笔下的“笑话”!贵州首辆汽车从柳江坐船去,上岸却被拆了抬走?

5.泪目!一封从柳州寄来的信,让他甘心清贫,为理想奉献一生!

6.羡慕!都柳江畔这个神秘民族,一个节日49天!世界最长

7.万排竞发!他们驾着木排浩浩荡荡下柳州,一上岸就嗍螺蛳粉

8.凭的是什么?这个村子与三江隔河相望,还曾被老版中国地图“点名”

9.都成精了?百年树龄古榕超230棵!都柳江畔藏了个“宝藏”寨子!

10.

创造三个第一!大量群众前来送行!都柳江畔这个县到底发生了啥?

11.没见过!跳水也有专门的节日?壮族青年玩嗨了!网友:放假吗?

12.没玩够?柳江源头的这个“小九寨沟”海拔上千米,美得让人意外!

13.

惊!柳州这里挂了个大家伙,平时不给碰,一碰出大事,原因是……

14.

这24个年轻人跳入这条河中,为歌献身!只因太热爱……

15.柳州这个小乡镇,竟然有三个火车站!曾经的繁华,让人惊叹!

16.

柳州这所学校可以追溯到200年前!北京、广西多所名校曾在此办学

17.驷马况?因“村超”比赛发生冲突,柳州有队伍被禁赛100年!

18.柳州这地方惊现“国宝”!高约1.5米、重达1吨,曾被用来垫水沟……

19.

太牛了!柳州这栋建筑,连防洪堤都要给它让路!房主是该地巨商

20.经典传唱!柳州这个地方曾被写进歌里,火遍全国!近照太美……

21.

太美了!柳江这一河段藏有多个“无人岛”,岛主身份竟然是→

22.神奇!柳州这个洞口竟有糯米流出?渔民每天接到米?有人还猜测……

23.

柳州出了位不识字的“顶流歌王”!一露面就被人认出,戏院还为他散了台……

24.

他是谁?曾与柳州老市长跨时空对话!还有电视剧专门到广西拍摄

25.

来头不小!这位“顶流”来广西定居,后来有人为他建了一栋建筑……

26.超10亿身家,曾经的广西首富因矿难入狱!“越狱”后又成云南首富!

27.

神秘!柳江河畔这个村庄有过800年“高光时刻”,柳州叫“龙城”还与它有关

28.“八龙戏水”在哪里?知道的进来聊聊→

29.神奇!竹鹅溪发现神秘山间清泉,市民为取水不惜排队数小时!

标签:

上一篇:Science:串联有力量!
下一篇:最后一页